【向五星班站所看齐】在平凡中成就不凡

 全球电气资源 2023-08-28 08:35

  开栏语
  为加强基层基础基本技能建设,进一步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星级班站所建设与评价工作,评选出公司2022年度五星示范班站所、五星班站所。南网报本期起开设“向五星班站所看齐”栏目,聚焦公司星级班站所不断进取、不懈奋斗的故事。
 
南网储能天二公司运行中心成员。 李玲 摄
 
  今年7月,南网储能天生桥二级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二公司”)运行中心获评2022年南方电网公司五星示范班站所称号,这也是该部门首次获得该称号。天二公司运行中心现有员工32名,多年来,运行中心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型、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三基”建设,日复一日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在平凡中成就不凡。
  多措并举培养实战人才
  “值长,我们在开展红外测温工作时发现500千伏天金线引线接头异常发热,极有可能影响线路运行。”2022年9月的一天,一通来自运行值班员的电话打破了两票办理室的宁静,运行中心现场值班组立即开展异常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措施并协调停电窗口。最终,及时消除南方电网西电东送500千伏系统主网架线路运行安全隐患,为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保供电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天二公司运行中心肩负着保障1座500千伏开关站、1座220千伏开关站、6台220兆瓦水轮发电机稳定运行的责任。为了及时排查和消除设备运行安全隐患,运行中心一直严格要求每位员工按照管理制度规范开展工作,保障了近三年来未发生安健环及以上事件,项目完成率、机组启动成功率均达100%,连续安全运行3700余天,保障电站设备的平稳运行。同时,运行中心结合技术技能岗位员工安全水平、劳动者素质能力等核心问题,建立了运行技能培训体系,实践形成3个培训阶段、9个培训模块、2个评价维度的“392”运行复合型人才培训模型,分模块、分阶段对员工开展培训,提升人员核心技能水平。近五年来,通过人才培养模型共有38人取得运行和检修“双专业”岗位资质,3人取得“三专业”岗位资质,形成一支“专一能二会三”的复合型运行人才队伍,有效提高了电站设备运行维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加强班组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2019年,随着该公司核心业务集约化专业化改革不断推进,运行中心也由原来多个值班组分别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一个大班组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班组所有人员由一个“指挥员”统一安排调度,让运行中心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此外,运行中心还通过实施“积分计酬”绩效考核模式,量化工作量,按照多劳多得的方式促进员工学习进步,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强化班组思想建设方面,运行中心党支部通过一对一谈话的方式,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并及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和困难。江锡旦是运行中心高级值班员,他同时协助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工作。谈及参与制定班组文化实践主题,江锡旦说:“当初领导找我谈心谈话时,问我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想得到哪些提升和锻炼,我便选择参与班组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对班组文化建设的核心举措、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我的写作水平和总结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运行中心在班组管理过程中,一直坚持将班组核心业务需求和职工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促进员工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同步提升,有效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精益求精强化五星示范标准
  近年来,天二公司运行中心通过不断强化电站运维工作标准、提升班组建设管理水平,获得了2020—2021全国电力行业发电运行集控标杆班组、南方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南方电网公司党的二十大安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此外,天二公司运行中心员工也因扎实的技能功底和在基层岗位上的突出表现,获得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南网储能公司劳动模范、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荣誉。其中一专多能的技能大师刘香建表现尤为突出,工作13年以来他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先后取得了机械、运行、电气一次三种专业技能资格,2022年他凭借在异常处置、创新创效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获得了南网储能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其实我们并没有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但我们在电站运维工作中一直坚持安全、规范、高效的工作要求,对照标准补短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将日常工作做到极致,各项指标都争取达到最优,扎实打造巡检零遗漏、监控零过失、操作零差错、应急零失误、安全零事故的‘五零’班组。”运行中心值班主任王华有说,规范做、指标优、荣誉多,是他们获得五星示范班站所称号的最重要因素。
  天二公司运行中心坚持以党的建设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核心业务能力为工作重点,持续不断强化班组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提升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人才培养和班组管理的成果进行有效应用,保障电站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守牢西电东送电源点安全底线,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邹大艳 刘雨涛)
收藏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