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三民岛有了双回路供电

 全球电气资源 2023-07-22 17:37

  随着三民线干线115号塔最后一个开关合闸,近日,广东电网公司广州南沙供电局在南沙三民岛正式投产了该岛的第二条供电线路,着力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改善了三民岛供电质量。

  不能让供电问题成了百姓“揪心事”

  “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虾跃,万顷碧波流”,这是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的美丽风貌。三民岛位于万顷沙镇西南边,由围垦滩涂而成。20世纪60年代末,岛上第一条供电线路建成投产,三民岛正式通电,这也是该岛仅有的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

  三民岛地理位置特殊,土壤含有机物丰富,岛上主要种植香蕉,“十里蕉园十里香”成为其一大特色。然而海岛四面环海,台风频发,一来台风,岛上的供电就会受到影响,为防止水淹耕地,三民岛上建有4个大型排涝站及20个小型泵站排水,而所有排涝设备都依赖着三民岛上这唯一一条供电线路。

  何先生是三民岛上的原住居民,也是岛上的种植大户。据他回忆,有一次强台风导致全岛停电,岛内所有排涝设施全部停摆,100多亩蕉地被淹,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30多万元。“种植业靠天吃饭,希望可以对这里的供电设施升级改造,停电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大。”何先生说。

  为此,南沙供电局党委下定决心,不能让供电问题成了百姓“揪心事”,一定要将第二条电力“生命线”送入岛内,让岛上居民“用好电”。

  新增线路让用电更有保障

  海岛送电,在广州供电区域内并不常见。南沙供电局迅速组建三民岛高标准电力规划党员突击队,全力以赴推动项目立项。经过多方讨论研究,将岛内的供电模式由“单辐射”转变为“2-1”单环网,通过“一主一备”的接线模式从源头上解决三民岛供电可靠性低的问题。

  供电线路如何入岛成为了困扰规划团队的最大难题。进入三民岛的唯一交通道路是一座名为沥心沙的大桥,按照传统思路,规划团队计划采用桥架方式将电缆敷设进岛。但是经过现场勘察及咨询后得知,大桥年久失修,如果改造桥架会对大桥带来安全风险,该方案无法实施。

  经过反复沟通论证,南沙供电局规划团队最终决定在三民岛南部采用跨海顶管的方式穿越洪奇沥水道敷设电缆进岛,将岛上合兴F17馈线与岛外万顷沙F23馈线建立联络,形成异站供电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提高岛上的供电可靠性。

  2022年,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该项目跨海顶管长度为1026米,单段电缆长度达1040米,是目前广州地区单段电缆长度最长的电缆。跨海顶管施工难度极大,南沙供电局多次联系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省水利厅、广州市港务局等部门,先后完成水下钻探、航道评审及防洪评审,为跨海顶管施工做足准备。

  同时,岛上架空段线路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同步进行。架空段工程涉及更换岛上10千伏线路2.7公里,新建塔基16座,新立电杆35根。南沙供电局万顷沙供电所工作人员在现场争分夺秒开展各项施工作业,何先生也多次来现场查看项目进度,看着一根根新立的杆塔,笑容也越来越多。

  6月29日,随着“合上开关”一声令下,三民岛第二条电力输电线路顺利投产送电,这也标志着三民岛供电实现双回路供电。“供电多了条线路,我们用电更有保障了!”何先生看着新架设的输电线路开心地说。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三民岛的第二条电力输电线路是广州南沙供电局立足实际,以电力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电缆飞越洪奇沥,岛内迎来大发展。这第二条电力“生命线”不仅仅是打通了一条高可靠的供电通道,同时也为三民岛的种植业注入了新活力,三民岛民建村相关负责人看着一排崭新的10千伏供电线路说道:“第二条供电线路可以解决我们村的供电难题,对我们村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据了解,三民岛将重点发展旅游业,建设极具当地特色的民居民宿、采摘园,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乡村新风貌。从只有一条供电线路,到又一条电力通道架设了通向富裕的桥梁,历时五十余年,三民岛将实现它的再一次跨越。

  (王佳男)

收藏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