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改革开放四十年贵州紫云麻山电力变迁

 全球电气资源 2018-11-28 10:25

  改革开放40年。这些年来,紫云供电局始终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牢记心头,“勇于变革,乐于奉献”,努力打造坚强的紫云县域电网,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不但想方设法让麻山百姓“用上电”,还千方百计让他们“用好电”;这不仅是一份责任的担当,更是南网人“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的壮志情怀。
 
   愿将青春转换光明
 
  今年,紫云供电局有几位老职工退休,巧的是,他们都是1978年的时候参加工作的,改革开放也是这一年的年底开始的。
 
  在他们的记忆里,当时,紫云县只有一座板母电站,装机容量400千瓦,仅有两条10千伏线路,加起来才27.1公里,只能解决原来的县城、松山区、火花区共7个公社、14个大队、85个生产队的照明和动力用电。
 
  1982年,主变容量4400千伏安的35千伏城关变电站建成投运。
 
  经过40年不懈的努力,现在,在紫云县域电网,已经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的2座,35千伏的10座。
 
  40年,仿佛是弹指间的事情。这些对紫云电网建设功不可没的人虽然青春不再,但他们对电力事业的那份执著的爱还在。他们的儿女,有的已从父辈那里接过接力棒,继续在电力战线上书写着新的华章。
 
   电网升级尽心竭力
 
  电网升级改造,打造坚强的县域电网,确保供电的可靠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让麻山老百姓舒适安心地用好电,不但是老一辈电力工作者孜孜以求努力实现的梦想,更是新一代电力人永远追求的目标。
 
  “农村要脱贫,电力必先行。”在整个“十三五”期间,紫云县电网建设原计划投资2.037亿元进行电网升级改造。为更好助力紫云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贵州电网公司在原投资基础上追加了1.4亿元,新建35千伏大坝变,并对110千伏水塘变、35千伏宗地变进行扩建,以解决产业园区、产业扶贫项目、易地扶贫搬迁等用电问题,着力改善农村电网,为助推农村脱贫奔小康提供有力支撑;不但让百姓“用上电”,还通过不懈的努力千方百计地让百姓能“用好电”。

  贴心服务送上家门
 
  转变工作思路,将被动式服务改变成主动上门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成了紫云供电局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在今年秋收这场没有硝烟的保电战役中,紫云供电局党员率先示范,员工奋勇争先,始终在“做”字上下功夫;各供电所的光明服务队,每天都会走进山乡村寨全力保电,活跃田间地头贴心服务,助力村民的稻谷颗粒归仓。可以说,主动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成了紫云供电局保障麻山百姓“用好电”的又一道“防护网”。

来源:国际电力网

收藏
条评论